公元前139年,当张骞奉旨出使西域的时候,他绝不会意识到,驮在骆驼背上的那些物品,会被全世界的人当成奢华的艺术品来对待,他也没有意识到,在他之后竟然引发了长达两千年的东西方交往。
东汉之后,晶莹薄脆的瓷器在中国产生。宋代的丝绸之路转移到了海上,用船只来运输易碎的瓷器才有了可能。虽然丝绸还是主要的贸易品,但大宗交易多为瓷器,从此中国的瓷器成为世界商品,为各国所争抢。
在当时的中国,瓷器多是生活用品,除了陈设瓷之外,很少被当成艺术品。瓷器是用瓷土做成的器皿,西方人却用黄金白银来换,无异于“泥土”变“黄金”。因此在外国,中国瓷器的观赏功能远大于实用功能,拥有者往往舍不得使用,或置于橱柜炫耀,或收入博物馆。瓷器成了艺术品,甚至是奢侈品。
从埃及到伊拉克,从伊朗到中亚,中国瓷器都曾出现过。在奥斯曼帝国的托普卡比王宫里,收藏着两万多件中国瓷器。这是除中国本土之外最大的瓷器收藏,也是世界上瓷器品质最高、数量最多的收藏之一。
这些收藏主要是青瓷和青花瓷,也有相当数量的色釉和彩绘瓷。从奥斯曼帝国立国直至瓦解,历经中国的元、明、清三朝,时间跨度达六百年。这些瓷器是中国特意为中东、近东地区制造的,器形极为巨大,其中不仅有一些直径40到60厘米的青花巨盘,高达70多厘米的元青花八棱葫芦巨瓶和龙泉窑巨瓶也赫然在列。
这些大器已达到了工艺烧造的极限,在中国很难见到,既满足了突厥人围坐共器而食的习俗,也满足了宫廷盛宴烹全羊、全牛的需求。
奥斯曼人尤其喜欢中国的青瓷和青花瓷。他们还会在某些器皿上以艺术手法包金镶银嵌宝石,彰显珍罕。这些器皿成了珍贵的艺术品。
瑞典虽然远离“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但曾专门打造了“哥德堡号”帆船,绕过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采购了大量的中国瓷器、茶叶和丝绸。如今在哥德堡市立博物馆里,藏有大量的中国瓷器。
其中有采购的现成瓷器,也有王室、贵族的订烧瓷,上有纹徽和特制图案,还有的做成了西方咖啡壶造型的瓷器。此外,伊朗也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货物中转站,阿德比耳寺院收藏的元青花瓷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丝绸之路是一种双向的文化交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中国向西方运去了丝绸、纸张、茶叶、药材和陶瓷器,西方也向中国传来了棉布、香料和奢侈品。丝绸之路不是一条从长安直通罗马的大道,也不是一条从西汉起就一直维持到清代的走廊。
这条路分成几个支路,时断时续,一程接一程,可谓是东西方文化的一种接力和传续。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从陆地延伸到海洋,从北方移到南方,几乎遍及半个世界。它连接了世界上多种文明、多个国家,艺术也因之有了交融和传递。
现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业已消亡,但一条条崭新的通道正在生成。正如牛津大学学者彼得·弗兰科潘所说:“世界旋转的轴心正在转移,移回到那个让它旋转千年的初始之地——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