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驻华使节眼中的中国乞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使宣言》

发布时间:2015-08-20 16:36:57 来源:原创 编辑:组委会

今天,我们聚首中国北京,参加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审视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感觉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上需要熔铸参会各方建议的重要性,进一步感觉到为增进世界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方面而做出持续努力的重要性,更感觉到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为此,我们:
      认识到源远流长的甘肃西和乞巧风俗,传承数千年,保留完整,连续七天八夜的活动,历经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参加乞巧文化活动的女性朋友们更是以虔诚的心情、隆重的仪式,祈求织女星的化身“巧娘娘”赐给自己聪慧、灵巧、好运、婚配如愿,生活幸福美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地域特点。
      认识到甘肃西和乞巧文化活动之所以能在西和保留得很完整、规模很大,得益于相对稳定的农耕文化社会和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有利于历史民俗的传承,得益于客观的地理位置,使西和乞巧民俗文化活动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最终得以较完整的保留。
      认识到在现代工业社会急剧发展的今天,对于西和乞巧民俗文化活动的这一传统节日风俗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保护,因为其通过长达七天八夜的各项仪式活动,对女性朋友从审美、仪态、技艺、智慧、处事等全方位展开塑造,使她们学会生存,对女性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文化作为被中国政府授予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作为中华文化杰出代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我们应该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更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奇葩,有架接桥梁的传播作用,其对于提高当今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石作用,同时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是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地方特色鲜明,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才传承千年,久盛不衰,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然而,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地方传统文化有日渐式微的趋势。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关系方面,结构性对象保护方面,培养传承人的态度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方面等等出现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个人能贡献出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因此,甘肃西和乞巧民俗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文化切实有效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
      中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出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在语言、文字、历法、哲学、文学、医学、民俗、建筑、饮食、音乐、绘画、戏曲等各方各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强烈影响着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各个角落。我们所认知、感受、了解到的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强有力代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风采,我们坚信通过参加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的各位代表的对话、协调与合作,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世界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方面之间的交流,助推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提高甘肃西和乞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上一篇:文化部雒树刚部长会见肯尼亚体育文化艺术部部长哈桑·瓦里奥·阿雷罗

下一篇:《中国乞巧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