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信息旅游部副部长巴克特别克·赛琪莫夫
(2015年8月18日 中国·北京)
人类文明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一种反映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传统文化是构成人类文明的基本要素,是人类文明最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一种文化,不仅要有文化传承的时间、范围、参与人数和文化载体,更要有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的空间。甘肃西和乞巧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其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歌舞之精彩、感情之真挚、程式之完整、人数之众多,这也正是其之所以可以传承千年至今的奥秘之处。
甘肃西和作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被中国政府授予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西和乞巧文化,以人的发展提升为宗旨,以家庭的和睦为目的,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如今工业化、集约化生产取代家庭手工作坊的时代,在当今功利性教育的步步紧逼下的今天,经过乞巧风俗熏陶出来的女性,具备了敬畏自然、尊重劳动、展示巧慧、感恩拥有的精神内涵,更显得弥足珍贵,这于寰球范围内绝无仅有。也正是因为它的绝无仅有,才被保护和传承至今,并成为构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强有力代表,而且其实质上也能够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同时越来越广泛地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符号载体,是原生时代人类活动的客观记载,具有稀缺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乞巧女儿节作为文化遗产,也同样是稀缺、唯一、不可再生的。我们希望将甘肃西和原生态的乞巧民俗文化展示给全世界,同时也希望世界上其它国家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特别经验介绍、融合到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文化的保护发展当中。
为此,我们倡议全球范围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拥有特别经验的城市联合起来,相互分享传承之道、相互借鉴创新之法,相互吸取保护之术,希望通过此举,助推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让世界上更多人重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内涵,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