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向世界说明中国文化交流活动组委会积极推动对外人文交流

发布时间:2020-02-21 17:18:41 来源:组委会 编辑:组委会

作为主权国家的一项文化传播事业,对外人文交流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对外人文交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把这项工作做强做大,既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持之以恒,不断开创对外人文交流的新局面。
  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在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诸多具有重大历史进步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其中也有一些悖逆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糟粕,这就决定了中国只有持续地扩大文明交流、文化对话,方能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外人文交流作为双向沟通融合的一种互动过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中国文化不断从他文化中汲取丰富养分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会导致部分国人产生神化西方文化、贬低中华文化的文化自卑现象。所以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构筑牢固的文化自信,理应成为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前提条件。因为自信就是底气、豪气,就是担当。有了文化自信的战略定力,就有了自觉推进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底气和动力,就有了坚定不移地搞好对外人文交流的使命和责任感,就有了矢志不渝地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民族尊严的行为自觉。在当代,始终保持民族文化自信的战略定力,是永葆中华文化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也是持续推进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精神支撑。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日趋扁平化。一方面,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相互交织日趋催生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在政府外交之外,民间外交日益崛起和活跃于国际舞台,并在树立国家形象、塑造国际格局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常态化的作用。据联合国报告统计,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接近2.9万个。世界政治日渐从原来政府的独家垄断向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共舞的方向转变。在此时代背景下,单纯依靠外宣、文化等政府部门来拓展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新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上下协同,多方发力,多管齐下的“组合拳”。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必须调动和发挥高等院校、跨国公司、媒体、智库以及宗教团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公民参与的路径和管道,扩大对外人文交流的民间和社会基础,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这不但能够弱化政府外交的官方色彩,有效助力政府间双边和多边人文交流,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对外人文交流承担着扩大中国世界影响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大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虽然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先后解决了中国人“挨打”“挨饿”的两大问题,然而由于我们对外人文交流的“本领”和能力存在“短板”,所以“挨骂”的问题始终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依其国家利益建构的国际经济政治关系格局,尽管由于受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强烈抵制而得到一定的改观,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在全球治理结构中得到一定的反映和体现,但是发达国家掌控国际舆论、制定世界议事规程主导权的国际文化秩序却依然故我,与全世界人民热盼的平等包容、和谐共生的文化价值要求仍相去甚远。
  通过对外人文交流,增强国际话语权,改善中国国家形象,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这既要有攻坚克难的开拓、创新精神,也需要有“工匠”精神般的韧性和耐力。向世界说明中国文化交流活动组委会会积极作为,精心做好对外人文交流工作,不断创新对外人文交流方式,全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上一篇: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下一篇:文化自信助推中国梦 文化继承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