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文化自信是种创新和吐纳的气度

发布时间:2018-03-30 12:04:12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组委会

文化自信首先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是有根的,我们的文化是有传统的。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从没中断过,细数历史变迁,我们历经的灾难不可谓不多,但正因为有了绵延不绝的文化,才使得这个民族有了自我修复和再生的能力。在这几千年当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形成了对自然、社会包括对人自身的理念和看法。而且,这样的文化又是多民族、多地域、多样丰富的。之所以说我们的文化是有根的文化,就是因为这种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从其自然环境出发,在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与对话当中,进行相互选择,相互塑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所以,文化的自信就是对传统的自信,也是对根植于这块土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认同。传统给了我们辉煌的过去,也必将能给我们灿烂的未来。
       当然,文化自信不能全部建立在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上。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文化一直在不断地生长、变革、创新、吐纳和吸收。传统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同时包含着现在,因此文化的自信最重要的应该是相信传统能够不断地生长,相信这一文化具有自我创造与革命的能力。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文化更替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如果我们的创造跟不上,就可能造成整体文化的断裂。
       所以,应该大胆地鼓励创新创造,而不能一味地重复过去。以文学而言,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再到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这些不同样式成为不同时期的文学高峰,它们给人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不同的文体,而是人们审美方式的变迁,它们意味着人们对世界不同的观照,意味着新的人文理念和价值的诞生,意味着人们对母语的不同向度的深度开掘。相比于传统,在技术等多种条件的支持下,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越来越丰富的、许多前所未有的文化形式,这些大规模的创造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文化的成果,更本质的是人自身的开发和塑造。
       文化的自信同时是对他者的尊重。费孝通先生特别提倡文化的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伴的是人类文化共同体。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同一和单一,恰恰是多样统一,在这一共同体中,是自我的存在,是别人的存在,是我与别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间的取长补短,也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回顾中国文明的进程,它始终是在与其他文化的交融中前行的。
       文化史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在我们的文化传统当中,许多元素都来自于别的文化。以文学来说,如果没有佛教的传入,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没有西域音乐的流入,也不可能造就繁荣的唐诗,至于五四的新文学,显然得力于许多文化先驱们的“拿来主义”,在科学与民主的有力推动下,完成了中国文学的革命性转化。回过头来,我们再去品读这些经典的时候,已经无须分辨也无法分辨其中的你我他,那些外来的文化元素已经了无痕迹地融入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之中,成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的自信不是文化的保守,而是一种接纳的气度,一种消化与吸收的能力,相信我们的文化能够与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平等地交流、对话,在这种交流与对话当中,相互吸纳,产生新质,共同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上一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下一篇:文化和旅游部长雒树刚会见芬兰教育文化部长桑普·特尔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