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强调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梦”中国人需要,世界也需要。中国梦融入世界,不仅需要加强政治、经济、军事的对外交往,更需要加强文化对外交往,搭起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享受中国的文化产品,欣赏到中国的文化艺术,提升中国形象的桥梁与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组织中法文化年、中国俄罗斯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中非合作论坛,到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立100多所孔子学院等,都具有一定声势和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中国经济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主要产品,无论是文艺演出、影视作品、图书期刊、动漫产业还是语言文化等等,存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入超”,处于绝对输入国地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
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璀璨夺目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魅力,对其他国家和人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要继续深入挖掘、大力弘扬。同时,要积极借鉴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剔除其中的糟粕,丰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之更具有鲜明的民族和艺术特色,让世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有的专家学者提出的“继承传统,突出当代”、“中国文化,国际表达”、“尊重规律,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就很新颖,值得我们在对外文化交往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使我们的文化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主动融入到世界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中国梦”融入世界梦想,不是关起大门、自己做,而是与世界合作、共同做。中国地处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有活力、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起点上,面临各种国际、国内挑战。“中国梦”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迎难而上,妥善应对一个又一个挑战,使中国发展得更好。中国发展不仅是中国人的福音,也是对世界的贡献。坚持和平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和根本保障,没有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包括和谐的文化环境,就难以实现中国梦想。因为,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活跃、开放和自由对外文化交流。我们既要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又要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影响广泛而深刻。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影响力的扩大,现代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对中国文化充满浓厚的兴趣,很多人都喜欢中国的易经、老子、庄子、论语、古典诗词、书法、绘画、戏剧等等。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同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座谈时的谈话中指出,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等。现在,西方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表现在:一是对汉字、书法的热情是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兴趣的起点;二是西方人从中国古典诗歌中看到不同的世界观、时间观与空间观;三是在与西方的碰撞当中,中国传统文明首先带给西方的印象是中国人的沉稳、人情、善良。在许多外国人眼里,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并永远照亮人类的明灯。如印度学者谭中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化是一种特殊而巧妙的融合中外的文化。”中国文化影响整个亚洲,惠及欧美,在东亚形成以汉字和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圈,成为东方文明的核心体系。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尤为巨大,中国文字、文学、思想、宗教,以及造纸、印刷术等的传入,为日本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前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警惕文化发展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院长格兰特认为,经济发展容易让人产生浮躁心理,尤其是在消费方式和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上,文化艺术、历史遗产则能够很好地抚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们心灵产生的干扰和侵蚀。西方一批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包括7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于1989年的一次集会后发表的宣言认为: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孔子的道德智慧。2l世纪的中国,完全有能力利用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世界各国建造更加良好的关系,在对于人类未来的一些诸如过度开发资源的、竞争近乎走向异常、人与人关系偏向疏离等此类难题的解决可能会提供一些帮助。中国文化所讲的利他主义、以和为贵、重视人的精神生活,还有中国文化讲究适可而止、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等等,对后现代社会的思想都能提供很多帮助。
中国文化对外交流,让中国梦融入世界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文化品种的精耕细作、机构的充实,到硬件设置与人员配备,都需要查漏补缺,循序渐进地加以完善。首先面要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文化人才。国人传统文化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传统文化在只有当下的传播与渗透依赖于新的形式与表现手法,同时借助传媒的力量放大传播效应,才能变被动传输为主动传导,为更多的人创造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努力提高整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培养专业的文化人才也很重要。对外文化交流需要靠专业人才进行专业化的运作,如此才能把单个、分散的“文化活动”整合成有规模、成系列、有影响的“文化事件”,提高每次活动的效率与影响力,增进文化推广的广度与深度。目前,中国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对外贸易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并且存在巨大的逆差,这与我国文化古国和文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与我国整体外贸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不协调。其次要加强对海外受众的接受心理、接受习惯和思维特性的研究,以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针对性、有效性;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品种与手段的重复与单一,偏重于表演、展览、举办活动等“动态”的展现方式,出版、媒介合作等传播手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已不能满足世界文化市场的需求,需要加以改进;善于借用西方人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例如电影、电视剧、歌剧、舞蹈、交响乐等,以取得外国人的认可和欣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注重利用国际多边舞台,不断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我国目前同149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文化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中俄、中美、中英、中德、中欧、中阿、中非、上合等双边、多边人文合作机制,要在巩固提升“中法文化年”、“中欧文化对话年”、“中俄国家年”、中非合作论坛等50多项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论坛的基础上,持续推动中外文化多方位、多层次交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国梦成为全世界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