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坚定国家文化自信 促进新时代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03 10:58:45 来源:组委会 编辑:组委会

文化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血脉和根基,世代延续、生生不息。亘古以来,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并流传至今的,多是厚重绵长、历久弥新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瑰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传承和弘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忽视、忽略甚至摒弃自己的历史文化,是可悲的,更是可怕的。
  新时代,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肩负新任务新使命,我们更需秉承客观理性的精神,厘清认识上的偏颇,扫清思想上的障碍,神清气爽、一往无前地踏上新的征程,再创文化事业新辉煌。
  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党中央提出“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要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深知文化自信作为一切事业的发展基础,绝不能是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对自身文化的发展脉络、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有着系统性把握,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对自身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始终保持充分的肯定、高度的信任和深厚的感情,在秉承优秀传统与践行先进理念中,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是尊重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理论,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才能明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对其进行坚决抵制和彻底改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坚定文化自信,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同时,也要警惕破坏和谐主旋律的因素。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侵蚀,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教育群众坚定文化自信。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共同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量抵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错误思潮,牢牢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中华优秀文化中最核心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历经多次伟大斗争得来的。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引导和价值引领,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性质和主要方向。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源泉。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始终保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不动摇、不摇摆。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眼光进行批判、借鉴,与时俱进,取长补短,坚持用开放、包容、多元、理性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视角,理性地对待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碰撞,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自身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正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和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在时代发展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文化的与时俱进。更需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与时俱进,绝不是全盘吸收自身文化以外的其他文化,而是从我国各民族和谐共居、文化多元多样繁荣发展、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深厚的现实出发,秉承和发扬集聚中华民族深沉力量的中华文化,保持中华优秀文化的主体性、民族性、独特性,并以此为基础,以新视角、新视野积极摸索实践、创新发展,不断丰富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文化的时代性、多元性、创新性,保持和坚守文化的主体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为早日实现中国梦铸牢思想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和,由56个民族历经世世代代的传承发展而形成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这一不可复制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更对人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传统文化,讲话中多次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总书记从辩证唯物主义文化观的高度,指明传承、延续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方向,要“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历经时代更迭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发展史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各文明不断交往交流的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始终扎根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始终坚持历史文化传统,不断接纳、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逐渐增强自身文化的内在动力,并不断激发出更强健、更活跃的生命活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力越来越不容小觑。试想,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生生地割断了我们的精神命脉,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精神命脉走向枯竭消亡,古今中外发生过很多这样的悲剧。历史实践证明,唯有植根于自身文化,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在文化激荡中稳步前进,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上一篇: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汇报交流会

下一篇:中国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入选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