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京鄂桂聚力做好文化和旅游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1-01-27 18:17: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组委会

近日,全国多个省区市进入地方两会时间,文化和旅游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两会的高频词。各地两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别对当地“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代表、委员也纷纷就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做好首都文化大文章 
  1月23日,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十三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明确“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十方面重点工作。
  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将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优先推动试点政策、重大项目、优质企业、科技应用场景在副中心落地,抓好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建设发展,完成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一期建设。
  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快冬奥村等非竞赛场馆建设,同步完善交通、气象、安保、无障碍等配套基础设施。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开展2万场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发放不少于5000万元的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加快南部地区文化场馆规划布局,积极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实现全市图书馆一卡通全覆盖。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园、博物馆、文化馆等延长开放时间。加强统筹引导和认定管理,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水平。推进文化与金融、科技、旅游等深度融合,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和网络。支持办好2020年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北京香山旅游峰会,继续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国际设计周等品牌文化活动。
  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通过表决,条例的提出将为保护北京老城风貌提供法治保障,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社会生活的延续性、城市功能的多样性。条例规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包括世界遗产、文物、传统胡同、历史街巷和传统地名等。同时,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凸”字形城郭、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等11项的历史传统风貌和空间格局也将被列为重点内容,加强老城的整体保护。
  湖北:保护弘扬传承长江文化 
  1月24日,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旅等幸福产业,精准实施“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办好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重点展会,推动基层文化场馆提档升级,建设群众身边的“15分钟文化体育圈”,开展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办好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第四届湖北艺术节,加强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利用,保护弘扬传承长江文化,推进万里茶道申遗、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支持荆州古城保护和功能疏散,支持孝感建设孝文化名城。
  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保护弘扬传承长江文化”引起湖北省代表、委员的热议。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在国家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背景下,应高度重视长江文化带建设,使长江各区域实现文化互融互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湖北省政协委员陈先红、林习珍建议,将“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升级为“湖北惠游节”。设立“湖北惠游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长期坚持的惠民活动,建立对2020年中国战疫中湖北人民表现出来的伟大抗疫精神的集体记忆和共同纪念,向国际社会展示湖北战疫的真实面貌,抓住机遇推动湖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湖北文化强省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据了解,2020年8月8日至12月31日湖北实施“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期间,390家A级景区向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共接待游客7740万人次,有力推动了湖北的疫后重振。
  此外,文化遗产保护的议题也受到湖北省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湖北省人大代表姜萍建议,筹建“郧县人”遗址博物馆,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对遗址进行保护性建设,为将“郧县人”遗址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条件,推动将“郧县人”化石、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收录进通用教科书,提高“郧县人”遗址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广西:大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1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代主席蓝天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将加快提升服务业,升级发展康养、文化、体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速恢复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文化旅游、会展服务等行业,推动一批大健康和文旅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和完善文旅消费政策,打造“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
  工作报告在明确“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中提出,大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根据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广西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的任务,包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响“秀甲天下、壮美广西”品牌,建设一批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康养度假目的地,实施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六个一流”工程。
  自2003年起,广西先后建成10座“民族村寨型”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博物馆),与广西民族博物馆构成了“1+10”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民族生态博物馆)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南宁市政协副主席黄均宁建议,从自治区层面开展“十四五”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研究,探索将发挥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经济效益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激发当地群众有序参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运营的内生动力。同时,因地制宜推动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民族团结精神相融合,拓展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近年来,广西旅游已迈入大数据时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威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东建议,打造全区文旅景区(项目)共享新经济,将“一键游广西”项目中的折扣优惠共享推广至更多的大型文旅项目,鼓励全区各大文旅企业或项目积极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进一步放大引领示范效用,保障其示范的可持续性。
  广西有数量众多、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旅发展的“富矿区”。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在提案中指出,依托旅游项目,做大做强非遗文化产业。

上一篇: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会见委内瑞拉驻华大使普拉森西亚

下一篇:组委会秘书长会见摩尔多瓦驻华大使贝拉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