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在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历史理论的深刻认识和总结,表明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2019年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是一个有使命的研究所,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论断,并以此为指引开展历史理论研究,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贡献历史理论智慧和力量。
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阐释贡献力量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体。“文明以止”“仁义为名,礼乐为荣”,积淀着中华民族文明思维的精华,5000多年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人类关怀意识,早已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他们将共产主义社会看作“能给所有的人以幸福的文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内在孕育的文明形态,代表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新高度,丰富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内涵。
对文明演进道路的审视,离不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离不开对社会形态更替、演进的把握。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更离不开对人类历史的深入理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人类世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伟大创举。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阐释,离不开对历史规律的把握。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对社会形态更替、演进规律的深入思考,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发展实践中,找到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史、千百年的世界变局中,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大势,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历史学的崇高使命在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从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中国实践与世界发展的探索中,为人类文明的前进和升华注入科学人文的力量。我们的历史理论研究也应当致力于此,为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历史理论支撑。
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贡献力量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而且对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传承发展、传承发展哪些文化元素与文化特性、怎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三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思考中,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科学论断。这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有了更为宏阔的历史纵深,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两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这一时代命题面前,我们的历史理论研究,要以历史的思维、宏观的视野,在“大历史”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将“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思想理念提炼出来、彰显出来,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内涵阐释出来、丰富起来。如何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等等,这些也是新时代历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新时代理论创新贡献力量
历史理论是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历史运动的认识,亦即人们在认识宏观历史过程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理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的国家,在历史理论问题上有着许多重要认识,对天人关系、古今关系、“历代成败兴坏之理”、国家观念与大一统思想、历史人物评价、“英雄”与“时势”等方面,有许多重要阐发。随着近代学科体系的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的历史理论研究逐渐兴起并取得了诸多成就,如唯物史观、文化形态史观、人文史观、生机主义史观等竞相争辉,推动了中国学界有关历史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征程,而且翻开了中国历史研究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的历史研究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中既有巨大的成就,也有值得后人认真思索和借鉴的经验教训。史学界围绕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五个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是在历史理论研究中取得的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理论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的历史理论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相关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再认识;二是古代史分期的再讨论;三是中国文明起源进程取得新成绩;四是现代化理论的再阐发;五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总结;六是世界历史新理论的提出。总之,对历史理论的探索而言,中国历史是一个丰富的宝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绩,但如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所言:“这种宝库的门有很多还没有打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站上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时代的变革和中国人民历史实践的伟大发展,给我们的历史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新的课题,迫切需要史学观念的创新、历史思维方式的变革、价值理念的创造。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展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历史理论研究也要乘势而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放思想,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我们相信,新时代的历史理论研究将作出不负时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