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活动风采

传统文化节目引领荧屏时尚

发布时间:2023-02-10 10:21:05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组委会

新春伊始,传统民俗氛围正浓厚,一批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电视节目火爆荧屏,全国观众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其中,不少节目深入挖掘诗书画等古老文化载体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徜徉在精彩的视听画廊,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升境界、净化心灵。
  《诗画中国》中,朗诵表演艺术家瞿弦和与舞者李响以诗舞的巧妙结合演绎唐伯虎笔下雪景;《2023中国诗词大会》里,现代虚拟仿真技术打造的数字人苏东坡跨越时空,与真人演员饰演的黄庭坚在电视舞台还原了当年的鄱阳湖相会,为选手出考题;总台春晚舞台上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以舞为语、以曲为韵,将桃红、凝脂、缃叶、群青等有着优美名字的中国色娓娓道来;歌手王晰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小号手朱德恩在《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中把二十四节气唱成歌……文人墨客的至高理想、劳动人民的生活细察、古今同频的家国情愫,在演与唱、奏与舞中尽数迸发,以中国式审美为中国电视的传统文化之旅揭开序幕,让传统文化的富矿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散发出耀眼光芒。
  由诗词等切入挖掘中华文明内涵、传承中华美学境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是一项极具魅力也更具挑战性的创新工作。在众多文化节目当中,首次亮相的IP《诗画中国》,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赋予传统诗画更丰富的展现空间,讲述诗画背后的历史故事、时代精神,描绘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历史画卷。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虽分属文学、艺术两大门类,但对思想境界的追求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道出了诗画艺术同源、同道的本质属性。《诗画中国》据此首创“诗画合璧”模式,让横跨数千年的经典诗文与传世古画相得益彰,折射出跨越时空、生生不息的绚烂文明,可谓一部诗画版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发展简史。
  以诗解画,以画炼诗,诗画相生。当我们靠近王冕的《墨梅图》,“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卓然气息便扑面而来;当我们展读郑板桥的《竹石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志士情怀便油然而生;当我们站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前,“山高水长,物象千万”的震撼观感便有了具象的承接……这就是《诗画中国》这档节目所造就的独特体验。它以“画境”统摄传统要素和当代形式,以“诗魂”穿越古今场景和生活阅历,既注重挖掘经典意涵,突出诗画历史的厚重感,又注重讲述诗画外的“烟火故事”“传奇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间贴近现实生活,走进人们心中。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而持续推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全面发展需要,正是文艺创作者的职责所在。诗书画等文化载体,形式不同,本质上都呈现着创作者的气韵、神韵与意韵,以展示创作者的人格境界、思想境界、理想境界为最高追求。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国人的价值追求。诸如《诗画中国》《2023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之类让传统文化变得时尚前卫的电视节目,以文化载体在我们与古代先贤之间建立起了“超链接”,真正做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古代先贤将自己的理想情怀、价值追求寄托于自然山水、生灵万物,并从中汲取慰藉。在动人篇章或醉人长卷中,无论是洁白无瑕的梅、润泽天下的水,还是俯首耕耘的牛、高雅出尘的鹤,无一不是古代士人的人格象征,他们将自己的人格汇入广阔的大千世界,以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滋润养育、拓展自身的生命成长。而当代的我们,又从这些浸润着先贤智慧的作品中汲取着历史的经验、文化的积淀、情感的考验。经由寄托着创作者深层思考的细致描绘,我们与世间万物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其实就是中国文化载体铸就的中国文化基因,它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肌体、我们的头脑、我们的思想深处,成为激励、养育每个中国人、中国家庭的文化力量,也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注入了连绵不绝的源头活水。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的诗书画,中国的文化,永远都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持续创造、创新的丰厚资源与永恒动力。文化节目将诗情画意、古人哲思、今人体验融会贯通,创造出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全新文化产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和思想成果。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开启当代人品味传统、体悟经典的艺术审美通道,开启感受、认识、欣赏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的艺术之旅,必将为新时代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树立新标杆、标明新航向。

上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元宵节